襄论《欢天喜地七仙女》
战斗力/隐喻义/法律观
长篇图文分析连载

百度贴吧@襄儿xiangr
微信公众号@襄论欢七
网易乐乎@襄论欢七
三大平台同步更新

知乎专栏@襄论欢七
主题式月更+相关问题回答

© 襄论欢七 | Powered by LOFTER

I-V-I-06 攻防术/攻击术/击传术


第一论 论欢七仙凡战斗力

第五章 攻防术

第一节 攻击术

六、击传术 

利用法力对他人他物进行攻击,使之受到损伤或位移的法术,称为攻击术。攻击的主要目的是使他人他物产生位移,而非产生损伤的法术,称为击传术。

在欢七中,击传术的主要目的地,是云南。而击传术的主要施法对象,是贾似真。




贾似真第一次被击传到云南,是绿儿施法。绿儿使用法力光点束发出击传术,轻抬玉指,将贾似真弹飞。



等贾似真醒过来之后,才发现自己已经处于千里之外的云南。





贾似真第三次被击传到云南,是食神施法。食神知道自己被扫把星愚弄后,前去找扫把星算账。


食神是个很谨慎的人,素来不打无把握之仗。

所以,食神既然打算直接去找扫把星正面交锋,就可以从侧面推知,食神的法力和战斗力对付扫把星是有把握的。

只不过因为扫把星不在场,所以轮到他的倒霉徒弟被击传到云南去。




可以想见,如果在场的是扫把星,食神依然会高举乾坤大捞勺,把扫把星拍飞到云南去。





我们需要重点讨论的是,贾似真第二次被击传到云南,究竟是谁施法的呢?

就青儿和扫把星斗法的过程来看,更像是青儿把贾似真击传到云南的。




可是,青儿根本不知道与自己斗法的人是谁,也不知道此人在斗法之后为何会消失不见。


换句话说,青儿并不知道,自己已经把人击传到云南。

之前的绿儿和之后的食神,施法之前都很清楚,自己将要施行的法术是击传术。



而且食神非常明确地知道,自己击传贾似真的目的地是云南。

也就是说,击传术的施法者,能够控制击传对象的降落地点。


然而,青儿完全不知道自己击传对象的降落地点,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施行过击传术,她还认为与自己斗法的人应该停留在发出法术的位置。


所以,此次对贾似真施行击传术的,并不是青儿。

我们来看一下贾似真被击传之前的最后一帧画面。

画面很清楚地显示,将贾似真击传到云南的法术来源,是扫把星的黑气雾。

扫把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

扫把星与青儿的斗法,就法术种类而言,已经超出了攻击术的范畴。扫把星的施法目的,是使布匹褪色,从而搅黄董永和鱼日的生意;而青儿的施法目的,是拔除导致布匹褪色的黑气雾,并追踪黑气雾的来源。





所以,青儿的法力光点,所达致的施法效果,相当于“以彼之道还施彼身”,就是将黑气雾中所包含的法术,回敬给黑气雾的施法者。



如果扫把星没有发现青儿的法力光点已经将自己的黑气雾逼回,那么我们将会看到一个被自己的黑气雾搞到褪色的扫把星,类似效果大概是这样。


不过,由于贾似真的及时提醒,使得扫把星有时间对青儿的法力光点进行思考和应对。


对扫把星来说,头等重要的大事,就是避免自己的卧底身份暴露给仙女。同时,扫把星需要找人肉盾牌来消耗掉青儿的法力光点,使其不再追踪自己。

于是,贾似真就被扫把星用来充当人肉盾牌了。


其实,扫把星对贾似真多少还够那么点意思。为了减少贾似真的暴露次数,扫把星将黑气雾中所包含的法术从褪色术变为了击传术。

所以,贾似真被击传到云南,扫把星一点都不意外。


如果扫把星没有改变黑气雾中所包含的法术,青儿等人找到的贾似真应该是这样的。

贾似真之前就因为教唆村民为难紫儿和董永,被青儿变成了狗。如果此次再落到青儿手中,下场可想而知。所以扫把星借青儿之力将贾似真击传到云南,实际上是变相救了他。


贾似真被击传到云南后,在落地时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撞击,但并不致命,亦无需养伤。他落地后的健康状态,足够支撑他完好无损地哭上三天。


由此可见,击传术的主要施法目的,是造成位移,而不是造成损伤。所以,击传术给被施法者所带来的,并不是人身损害,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强制隔离。击传术只是使得被施法者在特定的时间,被迫远离特定的地点,从而无法维持原有的生活状态。

因此,击传术虽然属于攻击术,但并不伤人,性质比“私斗”要轻微的多。

正因为如此,绿儿才选择使用击传术来对付贾似真。将贾似真击传到云南,既能给自己换来充裕的时间解决春喜案,又不至于犯下伤害凡人或者囚禁凡人的严重罪过。

纵观欢七全剧,在贾似真不能飞天的情况下,不停地将贾似真击传到云南,使他无法出现在仙女和驸马的面前,其实是一种对付贾似真的理想手段。


贾似真每次被击传到云南,都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要消耗在路途中,无法在扫把星的授意下继续搞破坏。

击传术施法方便,针对性强,起效时间长,违规风险低。对神仙而言,用这样的法术,来对付贾似真这种居心叵测、无恶不作的凡人,是违法风险和施法代价相对较低的一种方法。

要对付恶人,不付出代价是不现实的。愿意为之付出代价的,是善人;而知道如何将这种代价最小化的,是聪明的善人。



【第一论第五章第一节第六段完】

 
 


 
评论(2)
热度(22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 
回到顶部